Home
“智慧校园建设”对中国教育的意义
来源:新浪网


编者按:本文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在“湖北省首届智慧校园建设高端论坛”上的开幕致辞,深刻剖析“智慧校园建设”对中国教育的意义。

各位嘉宾,大家好!

很高兴能来参加本次高端论坛。本次论坛主要围绕“智慧校园建设”来讲,我今天就谈谈我对智慧校园的认识。


教育部为什么要提智慧校园?


第一,保持大家对教育信息化实际发展的关注和热度。这几年,我们一直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各项措施,为的就是保持大家对教育信息化的热度。教育信息化建设源于国家领导人对社会发展的判断,需要我们来实践,怎么做也需要我们来判断。智慧校园的理念,能继续保持大家对教育信息化实际发展的关注度和热度。这是提出智慧校园建设的第一层意义。


第二,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,实现教育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。在座的各位教育局局长、学校校长都知道,这十几年非常时髦的一个话题就是课程改革。事实上,十几年前,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是一同提出来的概念。为什么提出课改的目标与举措,当时有一个观点: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,有了较好的环境,实现课改的重要基础已具备。

然而,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,课改和教育信息化在逐渐分离,因为搞科研的在搞课改,搞信息化的在搞信息化,认识有偏差。现在提出的“课程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”,是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。但是在教育深化改革中,很多专家更多地关注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工具属性,这就意味着,我们是拿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工具和设备来延续传统教学模式,以完成传统知识的传授为主。我们过多地关注到工具属性而忽略了学科属性。

信息技术的学科属性影响了一代人。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,首先谈的是教工的职业能力的提升,这稍微有点偏离教育信息化的认识。教育信息化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信息素养,他们的信息素养将决定他们未来在信息时代的生存和发展、竞争,而孩子的生存发展将代表我们国家、我们民族将来在世界舞台上的生存发展或竞争能力。

今天,智慧校园建设的提出,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意识到一个价值取向,能把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做到深度融合。在教育改革发展中,教育信息化是唯一能出彩的地方。各位在座的局长、校长需要用业绩来回报老百姓的关心,这是我们推动教育改革的唯一推动力和催化剂。


第三,是贯彻落实社会精神的需要。前段时间,教育部发布了一篇关于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这是教育部贯彻十八大精神提出的,对中小学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。

这个《意见》涉及到当今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,做了很多部署,全篇的主题关注“育人”和信息化。也就是说,现在的育人是信息化环境下的育人,这个《意见》可以成为构建或者探索智慧校园的一个方向和指引。

在座的各位教育局长、校长可能担心搞信息化跟教育工作偏离了,会影响工作。相互之间能不能有机结合,涉及到我们现在构建智慧校园所有的热点问题,在方式方法和思路上。


第四,是教育信息化应该从根本上解决一个问题。现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或智慧校园,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,这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。我们现在一直在讲认识不足,据我个人判断,其实教育思想一直在发生变化,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发展、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大批人才,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。在教育发展的今天,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,教育思想是在发展变化。

三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在教师节有一个谈话,其中被媒体集中报道的一句话就是:“现在的教育是为了满足人的教育需求。”就是说,通过我们教育,要“把人成批量的培养成建设人才”转向“满足人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个性需求”。这就是教育思想的变化。

如今,世界范围提出教育革命的观点,是第二次教育革命。第一次教育革命是从私塾教育转为学校,实现了教育的分级。第二次教育革命的核心就是要满足人的个性需求的发展,这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核心。这么多年,我们发展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成绩和问题不少,就在于我们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观。

要做好教育信息化就要提升认识。领导重视和拨多少款是浅层次的,最关键的是三个,一是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的变化;二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价值观的变化,很多技术出来之后,人类都在惊呼将要改变我们的生存和发展,就在于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核心价值;三是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观,我们为什么要搞教育信息化,如果认识到这点,对我们的工作是有所帮助的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提出来智慧校园,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,现实意义是非常重要的。


如何构建智慧校园?


对于如何构建智慧校园,这十几年数字化教育、数字化课堂一直在实践,到现在并没有非常成熟。近些年来,智慧校园的定义也有一些争论,智慧教育、智慧课堂,智慧到底是什么,不明确。很多发达地区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,基本上是在原有基础上涵盖城市功能的各方面。

在这,跟大家讨论一下,首先智慧怎么理解?狭义上来说,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,包含有感知、知识、记忆、理解、联想、情感、逻辑、辨别、计算、分析、判断、文化、中庸、决定等多种能力。现在被全世界公认的对智慧的定义,已经包含了这十几个方面。而我们理解的智慧,实际上判断的是人对知识的记忆,有一部分涉及到理解。只有智慧才能让人深刻地理解人、事、物,理解社会、宇宙、现状,理解过去、将来,判断、理解和思考的能力,这才是智慧所能达到的作用,这和智力是完全不同的。智慧是形而上,为道;智力是形而下,细节的东西。现在信息化、知识的传授是是形而上的东西。根据这个判断,我们就不要过多关注它的工具属性。

智慧校园的建设,有几个方面需要我们改变、提升和创新。


一、要创新性应用。如果延续过去的教学思想去应用,是毫无价值的,我希望大家对课堂的认识要提升和扩展。信息化为我们的智慧课堂提供了基础条件,对于构建智慧课堂,企业有一些可行的方案、平台、软件、设备,这些为未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条件。在这个环境下,课堂形态就得发生变化,如果我们的课堂形态还是讲授型的,或者简单的复制国外的慕课和翻转课堂,基本思想还是为了传递人类工业化的传统知识,这是不行的。

课堂也要做到开放。互联网精神有一个很大的要素就是连接。互联网连接改变了社会关系,只有改变了社会关系,才能称之为革命。我们现在的传统课堂也需要开放,课堂形态的改变需要去实践。在信息化环境下,利用信息化的手段,把社会资源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有机连接上,就能开设很多课程。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发展的需求,对不同的需求,只能通过灵活的课程才能满足。在提升了对现代课堂的认识之后,铺垫好基础条件,为将来整体发展打下基础。


第二,信息化发展下教育方法目标模式多样化的认识。如果我们对教育目标没有多样化的认识,我们就不需要去搞智慧课堂;如果只是要考察学生考试考多少分、多少升学率,一个黑板几根粉笔也能够达到这样的作用。对教育而言,智慧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。现在教育评价的软件也有很多,他们构建的评价体系离不开分数。单纯以分数来构建知识理解程度是有偏差的。我们现在的教育,实际上还是为了选拔所谓的人才。针对社会资源的分配,当教育沦为分配社会资源工具的时候,教育永远不会是优质的教育,永远没有前途。


第三,我们要构建智慧教育要面向未来,这是教育思想的境界。过去,小平同志讲三个面向,是在文革刚刚结束、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提出的高要求,才使得我们的教育能够为之一振做到长期发展。但是,我们的一些教育专家提出的教育信息化三个面向是什么呢?面向课堂、面向教师、面向教学。大家都听过,但是仔细的一想,这三个面向和小平同志提出的虽然格式一样,但境界完全不同。这是我认为影响这十五年教育信息化发展速度的很重要原因。

我们的信息化要面向课堂、面向教师、面向教学,在一定的程度上能起到效果,但不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,因为已经没有了我们要培养的目标——学生的信息素养。没有这个目标,教育信息化没有任何意义,只能沦为分配社会资源的工具。

智慧校园如何去构建?不可能做无源之水无本之物,这个本就是基础环境的建设。我观察,做教育信息化,凡是说没有效益的都是不行的,凡是说等等看的一定是没有追求的,越等越落后。十五年前,提出发展教育信息化就是想利用人类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点,实现中华民族的跨越。如果搞教育信息化价值观不变、教育思想不变,我们仍然会在第三次人类技术革命中落伍。

今天借这个论坛和大家谈论这些观点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支持。


版权所有 © 2006-2014 北京唐风汉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,保留所有权利。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:文网文[2009]282号 | 京ICP证070624号